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北門乘降場

清國時代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籌組台灣鐵路商務總局,倡議興建鐵路,台北至基隆間的鐵路全長28.6公里,於1887年開工,歷經4年4個月的修築,於1891年10月竣工通車,為台灣鐵路之首。而原清國修築之鐵路線形彎繞且施工品質不佳,以致行車緩慢,1895年台灣歸日本統治後,旋即大幅改修新線,並全面改用60磅之鋼軌,拆除舊線之36磅鋼軌則移供興築台北至淡水間鐵路,以便最快速度完成淡水線鐵路。而後再陸續將清國的舊鋼軌,抽換為較重的新鋼軌,至1916年全數更換完畢。


▲ 台北市的汽動車北門乘降場
 (圖片來源:台灣寫真帖 第2卷 第2集,1916年)

早年稱火車為汽動車,而乘降場則是鐵路沿線的搭乘站。汽動車北門乘降場位在台北市大稻埕北門口街,大約位於現在延平北路與市民大道口旁,於1915年8月17日正式啟用,是當時淡水線火車客運的起站,整座乘降場全部是以阿里山的檜木建造,大頭小腳的外型很有趣。台北至北投間是熱門的火車觀光路線,當時沿途有大正街、雙連、宮の下、唭里岸等站,當時正計畫興建北投至北投公園入口的鐵路支線,即1916年4月1日通車的新北投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