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戰前台北市行政區劃

台北市成立於1920年10月1日,戰前台北市的行政區劃,在市中心人口較密集地區分為64町,郊區包括1938年4月1日併入的松山庄,分為19部落,總共83個分區。

01大宮町  02圓山町  03大龍峒町 04河合町
05宮前町  06大橋町  07永樂町  08太平町
09日新町  10御成町  11三橋町  12大正町
13北門町  14建成町  15上奎府町 16泉町
17港町   18蓬萊町  19下奎府町 20明石町
21表町   22本町   23京町   24大和町
25榮町   26文武町  27書院町  28乃木町
29水道町  30富田町  31樺山町  32幸町
33東門町  34旭町   35福住町  36錦町
37新榮町  38千歲町  39兒玉町  40古亭町
41佐久間町 42龍口町  43川端町  44馬場町
45南門町  46東園町  47西園町  48八甲町
49老松町  50若竹町  51新起町  52西門町
53末廣町  54元園町  55入船町  56有明町
57龍山寺町 58新富町  59堀江町  60壽町
61築地町  62濱町   63綠町   64柳町
65大安   66下內埔  67六張犁  68西新庄子
69中庄子  70中崙   71下埤頭  72朱厝崙
73上埤頭  74大直   75松山   76中坡
77五分埔  78興雅   79三張犁  80頂東勢
81上塔悠  82下塔悠  83舊里族




延伸閱讀:臺北市沿革 1901-2010@地圖會說話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台北市地圖

自己畫的戰前台北市地圖,花了好多時間,已經有大概的樣子了。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松本記念館

松本虎太出生於1879年,畢業自京都帝國大學土木工學科,1906年來到台灣,初任職基隆築港局工務課技手,由基層公務人員開始做起,歷經總督府工事部基隆出張所技師,當時築港工程遭遇最大的困難,就是海水容易造成鋼筋生鏽及混凝土劣化,產生膨脹、龜裂、漏水,甚至導致混凝土結構整個崩壞,為解決此問題,1917年松本虎太以公費前往英國及美國深造,研究海水對於鋼筋混凝土之影響,1919年松本虎太在美國伊利諾大學發表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Moisture Content upon the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Plain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的論文,對於水中混凝土技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隔年松本虎太升任基隆築港所長,擘劃後續各期的基隆築港工事,期間長達16年,將基隆港打造為台灣對外聯絡最重要的門戶。1935年松本虎太自基隆調回台北,擔任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長,並陸續兼任國立公園調查委員會、資源調查委員會、河川調查委員會、市區計畫委員會、東部開發調查委員會、山地開發調查委員會等委員,也參與工程技術組織,擔任台灣技術協會初代會長、土木學會台灣支部長等職。1942年松本虎太轉任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副社長,1945年1月接任社長,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松本虎太成了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的末代社長。


▲ 松本記念館是為感念松本虎太對於基隆築港的貢獻而興建

1935年松本虎太離開了他貢獻30年黃金歲月的基隆港,基隆市役所為了感念松本虎太,選定基隆市旭ヶ丘高地,找了民間團體募款籌資興建松本記念館。松本記念館於1936年7月24日舉行地鎮祭,建築物由1層樓的洋館,與傳統日本木造的和館相連,內有大廣間,以及10疊、8疊大小的日本室,其餘還有化粧室、料理場、浴場、雇人室等,工程費用約為2萬5,000圓。1937年4月27日上午10時舉行松本記念館竣工式與贈呈式,由基隆市尹頒贈感謝狀給松本夫婦,館內還有一座松本虎太的半身胸像,是由藝術家鮫島臺器製作。旭ヶ丘視野甚佳,可眺望整個基隆港,該館完成後,成為基隆市辦理重要活動、接待貴賓及招待住宿的地點。


▲ 松本記念館目前僅剩下洋館的1樓


▲ 松本記念館洋館外觀造型相當獨特,風格前衛


▲ 洋館左側原本連接著日式和館,早已遭改建


▲ 松本記念館大門口車寄,樣式很特殊的柱子只有3根


▲ 洋館北側圓弧的外牆,整個平面為不規則配置


▲ 洋館每個窗戶都不同,這是西側的六角形窗


▲ 洋館門口車寄柱子的特寫


▲ 外牆磁磚的原色,整棟建築目前被漆成詭異的白色


▲ 洋館西側沒有貼磁磚處,是原本與和館屋頂相鄰接的地方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松本虎太仍留任台灣電力公司顧問,繼續協助該公司電力設施的恢復與移交工作,並兼任台灣大學工學院教授,至1947年3月被遣返回日本。旭ケ丘可俯瞰整個基隆港,具有戰略地位,松本記念館在戰爭時被軍方徵用,至戰後仍一直被劃為軍事用地迄今逾70年,改稱為旭丘山營區,建築物也經大幅改變,松本記念館漸為基隆人所遺忘。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台北橋

台北橋橫跨淡水河兩岸,一端是台北市大稻埕地區,另一端是三重埔,原本是清國時代隨著鐵道而興建的木橋,該處是淡水河河道最窄的一段,選擇在此建橋最能節省經費,但木橋易腐朽且強度不足,每回遭遇颱風總會被沖壞,屢次費工修補實在不便,為一勞永逸徹底解決問題,因而於1921年決定改建為鐵橋。


▲ 1925年台北橋改建為鐵橋,「鐵橋夕照」成為台北八景之一
 (圖片來源:臺北高農林學科第一回卒業記念アルバム,1928年)

第二代台北橋於1921年9月動工,鐵橋桁架一共有7跨,每跨長203.411尺,換算公制約61.64公尺,全長239間,間是長度的單位,1間為6尺,239間換算為公制大約是434.55公尺;橋版為鋼筋混凝土,採人車分離,中央車道鋪柏油路面,有效寬度為5.2間,約5.82公尺,車道兩側向外設有人行道,有效寬度各為1.5間,約2.73公尺;兩岸橋台高35尺6寸,寬度各約60尺,以石材與混凝土打造,並深入地下十餘尺,底下還設有樁基礎;各橋墩為石材與混凝土造,高度22尺,約6.67公尺,橋墩基礎為鋼筋混凝土造,深達84尺,約25.45公尺,這座鐵橋於1925年竣工,工程費一共耗資144萬元,6月18日上午10時舉行開通式。


▲ 台北橋是淡水河上第一座橋樑,台北人習慣稱為大橋
 (圖片來源:臺北市大觀,1931年)

戰後初期台北橋仍是跨越淡水河至三重埔唯一橋樑,一直到1958年才有第二座跨越淡水河的中興橋。鐵橋使用多年因鏽蝕問題逐漸嚴重,且車道寬度不足以應付日益成長的交通,又為考量防洪需要,台北橋於1966年7月20日拆除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橋樑,於1969年11月15日完工通車。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台北市會議員選舉

1935年11月22日是台灣史上第一次民選議員選舉,在台北市部分,該年度市會議員一共36名,其中18名官選議員名單已先於11月7日公布,22日將選出民選議員18名,全市具有選舉權的民眾分別於樺山小學校、日新公學校、台北第一中學校等3處投票所投票,隔日上午8時再集中於樺山小學校一併開票,開票時現場湧入將近300名關心選情的民眾旁觀,選舉結果如下:
◎當選者:
 蔡式穀   1,245票
 唐澤信夫  1,113票
 安田勝次郎 989票
 陳逸松   889票
 古川二郎  836票
 松田繁義  819票
 西川純   799票
 鈴木讓三郎 761票
 佐藤龜久次 702票
 飯田清   662票
 楊海盛   648票
 瀨戶山兼斌 638票
 菱村彥十郎 621票
 岩田此一  605票
 堀田真猿  520票
 劉天祿   507票
 周宗源   478票
 李朝北   402票
◎未當選者:
 北村惣吉  387票
 森方男   380票
 黃逢時   333票
 劉鐵甲   320票
 陳金木   312票
 岩本嗣泰  301票
 賴傳庚   298票
 緒方武藏  293票
 鈴木重嶽  221票
 柯秋潔   155票
 顏深根   122票
 陳有輝   57票
 李木土   40票

選後,台北市會於1935年12月13日召開初次會議,在台北市役所隔壁的樺山小學校講堂舉行,因為是制度改正後首次開會,總督府內務局長、地方課長及台北州各級官員、總督府評議會員、台北州協議會員均列席旁聽。


▲ 1940年的台北市會議員與市役所官員於樺山小學校講堂外合照
 (圖片來源:台北市政二十年史,1940年)


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高雄驛前

這張照片是1923年4月21日日本裕仁皇太子來台灣視察,剛走出高雄驛的情景。高雄驛位在現在臨海三路與鼓山一路的T字路口,臨海三路底,以前高雄驛前的路口有個小圓環,種著椰子樹,中央有漂亮的噴水池。在照片左方有1棟兩層樓的房子,是一家西洋料理店,名為滋養軒,地址是高雄市新濱町1丁目1番地,也就是現在高雄市警察局鼓山分局新濱派出所的位置。滋養軒的店主林熊助不只經營西洋料理,還喜歡研究食品製造技術,曾經鑽研木瓜乾燥法,用木瓜做奈良漬、味噌漬等鹽漬,也釀造芒果酒,還曾在旗後蓋河豚工廠, 自雌河豚卵巢中取出毒素,送往東京的三共株式會社供作製藥原料,河豚肉則曬成魚乾,銷往日本。


▲ 皇太子裕仁步出高雄驛,準備轉搭汽車
 (圖片來源:行啟記念寫真帖,1923年)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京町通

這張照片是1935年拍攝的,當年正為了始政40周年舉辦台灣博覽會,照片拍攝地點在台北市京町通近藤商會前,也就是現在博愛路華南銀行城內分行。當時台北市區的道路幾乎都已經鋪柏油了,請注意柏油路面上的人孔蓋,日本時代台北市區的地下管道有自來水、電力和電信,個人推測這個人孔蓋是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所有,台電本社變電所至宮前町變電所間之地下電纜線工程,於1932年11月30日開工,同年12月25日竣工,全長3.625公里,電纜由住友電線製造所製造,電纜布設工事則由太田組承攬。


▲ 1935年舉辦始政40周年記念式典,遊行隊伍經過台北市京町通
 (圖片來源:始政四十周年記念 臺灣博覽會協贊會誌,1939年)


▲ 京町通近藤商會現在是博愛路華南銀行城內分行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反黑心商人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煉瓦俱樂部之四

老房子拆拆拆,我只好撿撿撿。


▲ 戰前的TR磚,這一顆是從拆掉的蓬萊ホテル撿的


▲ 戰後的TC磚


▲ 戰後的TY磚


▲ 戰後的台北磚


延伸閱讀:煉瓦俱樂部@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煉瓦俱樂部之二@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煉瓦俱樂部之三@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煉瓦俱樂部之五@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騙人的古蹟日(續)

2014年的古蹟日,林小昇依照台北市文化局「揪遊台北」網站上古蹟開放一覽表所列的日期,於9月20日前往中山女高參觀,卻吃了閉門羹,便透過網路將這個情形向台北市文化局反映,今天收到台北市文化局的回信,回覆內容為:「有關您反應本活動網站公告之中山女高逸仙樓開放時間卻無開放參觀之情事乙事,經洽詢管理單位(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表示,原為配合該校家長日活動,故訂於9月20日開放逸仙樓供民眾參觀,以增添活動熱鬧度,惟因本次鳳凰颱風影響,該校家長日延期至9月27日辦理,活動訊息僅於該校網站公告,未能即時通知本局修正相關訊息,造成您的不便,本局深感抱歉,爾後倘遇到類似狀況,本局將會加強確認各景點開放情況;另已與該校確認逸仙樓開放時間為今(103)年9月27日上午10時至下午4時,本局亦將公告於活動網站,期待您再度參與本活動。」


▲ 「揪遊台北」網站重新公告中山女高開放參觀日期

在一週內就收到台北市文化局善意的回覆,而且上網看了「揪遊台北」網站,已經有公告「中山女高逸仙樓於9/27上午開放參觀」的最新消息,真是個圓滿的結局……

且慢,為什麼網站上說明開放時間為上午10:00-下午16:00,標題卻只寫9/27上午,林小昇眉頭一皺,覺得案情並不單純,立刻連上中山女高教務處的網站(http://203.68.236.6/web/zs02/),找到早在2014年8月29日,中山女高吳校長即已通知學生家長「本校謹訂於9月27日(星期六)上午,舉辦學校日活動」,底下還附有Word檔的說明事項連結。中山女高家長日原本就訂在9月27日,根本不是9月20日古蹟日那一天,更沒有什麼因鳳凰颱風影響家長日延期,鬼扯一通!


▲ 中山女高教務處網站公告9月27日上午舉辦學校日活動


延伸閱讀:騙人的古蹟日@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騙人的古蹟日

每年9月的第3個週末是古蹟日,2014年的古蹟日落在9月20日和21日兩天,依照台北市文化局「揪遊台北」網站上所列古蹟開放一覽表(http://www.icgtp.com/template/open.aspx),中山女高逸仙樓開放時間是 9/20 10:00-16:00,難得可以進入女校參觀的機會,一定要去。


▲ 揪遊台北網站上列出中山女高逸仙樓開放時間

林小昇當天興沖沖的到中山女高,大門口警衛卻說沒有開放,不給進去參觀,白跑一趟,騙人的台北市古蹟日。


▲ 中山女高古蹟日不給參觀,只能在門外拍照


延伸閱讀:騙人的古蹟日(續)@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台北市診療所

台北市診療所位在台北市西門町3丁目21番地,也就是現在的成都路康定路口中興橋頭。台北市役所為提供社會低階層民眾醫療服務,決定開辦實費診療所,租下原本是台灣土地拓殖會社社屋的2層樓紅磚建築,以經費2萬圓設立診療設備,於1933年8月1日開業,所長由台北市衛生課長兼任,職員有醫師2名、藥劑師1名、看護婦5名,另外還有事務員和小使等。


▲ 台北市診療所是2層樓磚造建築,室內面積約200坪
 (圖片來源:台北市衛生施設要覽,1937年)

台北市診療所為公辦之社會事業,和一般病院有所區隔,看診的時間主要是在晚上,病患必須要持市役所發行的診療券就醫,按實際使用之藥價收費,各項目都有公訂價格。1938年4月27日於台北市診療所內再增設健康相談所,提供市民健康保健和預防結核病,傳授病患療養方面的專門知識,並從事家庭訪問工作。


▲ 台北市診療所醫師、藥劑師、看護婦等職員於所前合影
 (圖片來源:台北市衛生施設要覽,1938年)


▲ 台北市診療所內科診察室
 (圖片來源:台北市衛生施設要覽,1938年)


▲ 臺北市診療所耳鼻咽喉科診療室
 (圖片來源:台北市衛生施設要覽,1938年)

1957年興建跨越淡水河的中興橋,原台北市診療所建築洽好在台北端引道位置上,因而遭到拆除。


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高砂麥酒株式會社麥芽倉庫

高砂麥酒株式會社麥芽倉庫位在台北市上埤頭106番地,以現在的地址來說,是市民大道三段83號。

高砂麥酒株式會社成立於1919年,是台灣第一家啤酒製造商,製造啤酒的主要原料為麥芽,是將大麥浸水促使其發芽,利用發芽產生的酶,將大麥中的澱粉轉化為麥芽糖,再迅速加熱乾燥成為麥芽,就可成為釀酒的原料。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並不適合種植大麥,多由國外進口,高砂麥酒株式會社麥芽倉庫就設在鐵道縱貫線旁,由基隆港輸入大麥後經火車運輸可直達麥芽倉庫。


▲ 高砂麥酒株式會社麥芽倉庫就位在縱貫線鐵道旁
 (圖片來源: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報告,1924年)

戰後麥芽倉庫曾為菸酒公賣局台北第二酒廠附設台啤幼稚園使用。推測約在1980年代拆除,土地交由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接管。2004年配合推動觀光客倍增計畫,政府將該土地以設定地上權50年的方式,招商興建與經營平價旅館,結果由美麗信酒店股份有限公司標得,即為目前的台北美麗信花園酒店,卻一點也不平價。


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煉瓦俱樂部之三

台灣煉瓦株式會社各工場在戰後被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改制為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窯業分公司,之後再改名為陶業分公司,仍採乾式製磚技術,目前發現工礦公司生產的紅磚,磚身壓印商標圖案中間有個圓形的台字,在台字之內則有北字、工北字和陶字等不同。


▲ 工北磚,圓形台字之內是工與北兩字的組合


▲ 陶字磚,圓形台字之內是陶字


延伸閱讀:煉瓦俱樂部@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煉瓦俱樂部之二@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煉瓦俱樂部之四@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煉瓦俱樂部之五@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2014年仁川亞運國家隊24人名單

2014年亞洲運動會棒球項目國家隊24人名單

◇總教練:
呂明賜

◇教練:
吳復連、謝承勳、林宗毅、王宸浩

◇投手:
王維中、江少慶、陳冠宇、曾仁和、王躍霖、胡智為、羅國華、羅嘉仁、鄭凱文、宋家豪

◇捕手:
林琨笙、張進德、朱立人

◇內野手:
張育成、潘志芳、陳俊秀、郭嚴文、楊先賢、林瀚

◇外野手:
蔣智賢、陳品捷、林根緯、王柏融、于孟雄


▲ 入選國家隊的內野手林瀚

比對培訓隊30人名單,只有宋家豪、林瀚、王柏融、于孟雄4人入選,有沒有培訓好像也沒差。


延伸閱讀:2014年仁川亞運培訓隊30人名單@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煉瓦俱樂部之二

最近聽聞台北刑務所官舍拆除,特地去揀了幾顆紅磚回來留念。


▲ 陶字磚,品質相較TR磚差,不容易找到完整的

根據學術研究指出,陶字磚是淡水陶家向台中大肚山金勝興窯廠訂購的客製化紅磚。淡水陶家不知是何等大家族,蓋房子還訂製印有自己姓氏的紅磚,真不可思議;此外,大台北地區磚窯廠那麼多,陶家為何要大老遠去台中訂製,也實在讓人想不透。

(補充:陶字磚應該是戰後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陶業分公司生產的紅磚。)


▲ TR磚款式一,陽刻無小點


▲ TR磚款式二,陽刻菱形內左右各有一小點

現場有商標的紅磚大多還是台灣煉瓦株式會社的TR磚,主要有兩款,都是陽刻;另外還發現有表面無菱格紋的紅磚,磚身有手工壓印TR字樣,推測是濕式製磚的產品。


▲ TR磚,應該是濕式製磚,再手工壓印TR字樣

野生的紅磚絕對不可能像照片那麼乾淨,林小昇可是花了好多時間幫它們刷洗,才能漂漂亮亮的展示出來。



延伸閱讀:煉瓦俱樂部@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煉瓦俱樂部之三@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煉瓦俱樂部之四@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煉瓦俱樂部之五@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台灣煉瓦紅磚拾遺@印海寺的奇想如是說
     台灣煉瓦株式會社@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台灣煉瓦株式會社圓山工場@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台灣煉瓦株式會社松山工場@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台灣煉瓦株式會社高雄工場@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

高雄軍用鐵道

高雄曾經有兩條軍用鐵道,提供陸軍兵器補給廠至高雄港之間的運輸。

一條是利用原本台灣鳳梨株式會社經營由鳳山街到苓雅寮的輕鐵舊線改築,自苓雅寮往東,經過陸軍鳳山倉庫後不進鳳山街,而改線轉向東南,連接到陸軍兵器補給廠內,軌距為762mm。



另一條則是新築的鐵道,連接陸軍鳳山倉庫與考潭兵器補給支廠之間,並且可在鳳山驛與潮州線銜接,軌距為1067mm。




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LOGO

新LOGO啟用。



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大日本製冰株式會社台北工場

大日本製氷株式會社台北工場位於台北市上奎府町3丁目3番地,在台北驛裏驛的北側,一出後車頭就到了。此一製冰工場最前身是台灣製氷株式會社的台北工場,台灣製氷株式會社成立於1896年10月,最初在枋寮設置日產能7噸的機械製冰工場,1906年台灣製氷株式會社買下台北驛北邊的土地3千坪,設立日產能35噸的機械製冰工場,隔年5月投入生產,一開始運作並不順利,而後才慢慢上軌道。隨著台灣基礎建設漸趨完備,經濟日益繁榮,夏季冰需求量越來越大,製冰業競爭激烈,此後製冰會社合併的劇情就不斷上演。


▲ 由鐵道往北拍攝大日本製氷株式會社台北工場
 (圖片來源:臺北市大觀,1931年)


▲ 由現在太原路側往東拍攝大日本製氷株式會社台北工場
 (圖片來源:臺北市大觀,1931年)

台灣製氷株式會社在1913年被新高製氷株式會社合併,新高製氷株式會社在台灣擁有台北、基隆、台中、台南、打狗等5座工場。1919年新高製氷株式會社又被日東製氷株式會社併購,日東製氷株式會社台北工場兼為該會社之台灣出張所,1928年日東製氷株式會社改組為大日本製氷株式會社,該會社在台北、基隆、台中、彰化、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地共有11座工場。大日本製氷株式會社在1934年被日本產業株式會社收購,各製冰工場納入旗下的日本食料工業株式會社,而日本食料工業株式會社於1937年再改制為日本水產株式會社,日本食料工業株式會社台北工場隨之改名為日本水產株式會社台北冷凍工場。


▲ 台北驛背後那一支高聳煙囪,就是製冰工場的
 (圖片來源:行啟記念寫真帖,1923年)


▲ 1945年美軍拍攝的空照圖,紅色框是大日本製氷株式會社台北工場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 海外歷史圖資徵集與典藏)


▲ Google Earth 衛星圖,製冰工場早已拆掉蓋樓房了

日本水產株式會社台北冷凍工場在戰後變成台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水產分公司台北冷凍廠,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又將該處交給台灣省漁會經營魚市場,在攤商繳納的管理費中抽取一成漁民福利金。直到1975年5月台北市政府在水源路新建的魚市場啟用後,即與台灣省農林廳、台灣省漁會協調結束在製冰工場原址經營的魚市場,另外開發做其他用途,部分於1987年改建為承德綜合市場,近年因為產權糾紛長期空置,大樓幾乎已成廢墟。

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

台北第二師範學校寄宿舍通用門守衛室

台北第二師範學校成立於1927年,校址位在台北市下內埔96番地,以現在的地址來說是和平東路二段134號。台北第二師範學校的校地有2萬多坪,包括校舍用地1萬5千坪,以及5千坪的農業實習地,為容納遠地來求學的學生住宿需要,1926年即於校地東側先興建完成寄宿舍5棟,並備有食堂、炊事場、浴室、事務室、圖書室、醫療室、理髮室等相關附屬設施。該校除了大門之外,另設置寄宿舍通用門方便學生進出,門口的守衛室是木造建築,現在還在,只是好像有人住在裡面。


▲ 台北第二師範學校寄宿舍通用門守衛室現況


▲ 守衛室裡面好像有住人


▲ 守衛室的氣窗


▲ 屋頂似乎是鋪銅板瓦,而非一般常見的日式黑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