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農林公司接收日產情形

1947年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將所接收的44個日資會社,組成台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的水產、畜產、鳳梨及茶葉4個分公司,依台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於1947年8月5日發給農林處的公文,各分公司接收日資會社情形如下:

一、台灣水產公司,接收8個單位:
 01.台灣水產株式會社   (台北,漁業)
 02.台灣水產販賣株式會社 (台北,漁市場)
 03.開洋興業株式會社   (高雄,漁業及漁船修造)
 04.葛原工業所      (高雄,漁肝油)
 05.高雄水產加工株式會社 (高雄,水產罐頭)
 06.東港製冰株式會社   (東港,製冰)
 07.報國造船株式會社   (基隆,造船及修理)
 08.須田造船株式會社   (台南,造船及修理)
二、台灣茶葉公司,接收8個單位:
 01.三井農林株式會社   (台北新竹,製茶)
 02.三庄製茶株式會社   (台中,製茶)
 03.持木興業合資會社   (台中,製茶)
 04.中野商店       (台北,製茶)
 05.東橫產業株式會社   (台北,製茶)
 06.台灣農業株式會社   (台中,製茶)
 07.野澤組台北出張所   (台北,製茶)
 08.三菱製茶工場     (台北,製茶)
三、台灣畜產公司,接收22單位:
 01.台灣畜產興業株式會社 (台北,製革製鞋牧畜禽畜骨粉製膠牛乳飼料罐頭肉類加工冷藏冷凍)
 02.台灣畜產株式會社   (台北,乳牛)
 03.合資會社柊牧場    (台北,乳牛)
 04.越智殖產株式會社   (台北,乳牛)
 05.興南食品工業株式會社 (台北,乳品製造)
 06.皮革製品統制株式會社 (台北,工業用革)
 07.羽毛輸出振興株式會社 (台北,羽毛)
 08.基隆牧場       (基隆,乳牛)
 09.瑞芳牧場       (基隆,乳牛)
 10.新竹牧場       (新竹,乳牛)
 11.中島牧場       (台中,乳牛)
 12.湯之口牧場      (台中,乳牛)
 13.南投牧場       (台中,乳牛)
 14.嘉義牧場       (嘉義,乳牛)
 15.木村牧場       (台南,乳牛)
 16.篠田山羊場      (台北,山羊)
 17.伊藤山羊場      (台北,山羊)
 18.海南製粉株式會社   (基隆,製粉)
 19.安西味噌店      (台中,味噌製造)
 20.中島牧場       (花蓮港,乳牛)
 21.大町牧場       (花蓮港,乳牛)
 22.株式會社昭日組    (花蓮港,畜牧製粉)
四、台灣鳳梨公司,接收6單位:
 01.大鳳興業株式會社   (台北,罐詰白蘭地)
 02.大日本化學工業株式會社(高雄,製造味之素)
 03.明治商事株式會社   (台北,食料品販賣)
 04.大日本罐詰株式會社  (台南,罐詰)
 05.日本興業株式會社   (台南,製糠澱粉)
 06.林兼食品工業株式會社 (台南,罐詰)

以上參考就好,以當時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公文品質,不保證內容會完全正確。

2010年6月24日 星期四

大正醬油株式會社(續)

前一篇已經有介紹過大正醬油株式會社的故事,本篇僅貼出該會社的位置圖,供大家參考。


▲ 1945年美軍繪製的地圖,紅色字是林小昇加上去的

在1945年的美軍的地圖上即有標出Soy Bean Factory,顯見當時美軍對於情報掌握能力相當強。在下一張空襲後的航照可看出,天主教堂、蓬萊公學校、大正醬油株式會社、日新公學校一整排都中了炸彈。


▲ 美軍於1945年6月17日拍攝的航空照片,大正醬油株式會社有被擊中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 海外歷史圖資徵集與典藏

若由1945年的航空照片與現在的Google衛星圖對照,可看出該地區這65年來的發展,延續著1905年的都市計畫走下去,一切都是有脈絡可循。


▲ 現在的Google衛星圖,應該很容易可與上一張圖對起來

延伸閱讀:大正醬油株式會社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大正醬油株式會社

大正醬油株式會社成立於1920年4月20日,當時台灣的醬油大多為自家釀造,或由小型的地方性醬油行生產販售,而大正醬油是台灣第一家大型的日式醬油工廠,生產的日式醬油口味,也有別於傳統台式醬油。大正醬油株式會社位在台北市下奎府町2丁目44番地,以現在的地址來說,大約是台北市太原路和平陽街口一帶。


▲ 大正醬油株式會社是台灣第一家具規模的日式醬油工廠
 (圖片來源:臺北市大觀,1931年)

大正醬油株式會社是由櫻井貞次郎所創立,並由他擔任取締役社長,取締役有平田藤太郎、加藤清太郎、今井直治、永井德照,齋藤剛擔任常任監察役,監察役則是山岸初太郎。櫻井貞次郎除了投資大正醬油工廠之外,主要是經營櫻井組,從事營造業的工作。為了慶祝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典禮所興建的台中公園湖心亭,就是由櫻井組承攬興建,來台灣主持1908年10月24日通車典禮的日本閑院宮載仁親王,傳聞當晚還夜宿在該亭。而湖心亭特殊風格的造型,一直以來都是台中市的地標。

株式會社櫻井組位在台北市北門町7番地,也就是在台北驛前,戰後台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還曾使用櫻井組的房舍當總公司。1933年櫻井組取得了望鄉山林場的經營權,而跨入伐木與木材業經營。另外,櫻井貞次郎於1939年12月在台北市五分埔46番地,開設了櫻井電氣鑄鋼所,其事業版圖加入了鋼鐵業,嗣後又投資了東光株式會社及東光興業株式會社等。

大正醬油株式會社於1945年5月31日的台北大空襲,遭到美軍炸彈擊中,工廠建築受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於1946年1月31日指派監理員戴樹木,執行監理大正醬油株式會社,該會社仍繼續營業。日本人被遣返後,台灣人股東將醬油工廠改名為大華醬油股份有限公司,登記地址為台北市平陽街21號,由最大股東莊福擔任董事長,第二大股東葉枝灶為廠長,推出的產品叫好家庭醬油,在市面上還頗受歡迎。

1955年有位省議員在某次議會質詢時指出,台灣市面上販售的醬油品質多不合格,影響國民健康甚鉅,要求台灣省政府衛生處要嚴格檢驗。當時的檢驗方式都是由醬油廠商自行提供產品給衛生處化驗,為應省議員的要求,衛生處令所屬的衛生試驗所,秘密地到市面上收購50多種不同品牌的醬油進行化驗。台灣省衛生試驗所的化驗結果於1955年6月8日出爐,果然包括了好家庭醬油在內,高達37種醬油含有法定禁止使用的防腐劑,掀起台灣民眾的恐慌,那一陣子家庭主婦做菜不敢加醬油,醬油業者的生意大受打擊。

鬧得滿城風雨的醬油事件,經台北地方法院審判結果,大華醬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莊福和廠長葉枝灶被以製造妨害衛生之飲食物品為由,各科罰金銀元800元,好家庭醬油的名聲也因此被打壞。1958年3月10日大華醬油股份有限公司召開股東會決定收掉醬油工廠,改組為遠東戲院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舊廠址改建為大型新式電影院。遠東戲院地址為台北市太原路155號,為4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建築,佔地600多坪,只有1個廳,座位多達1,700席,舞台寬100英尺,銀幕寬83英尺,高35英尺,於1958年12月16日開幕,號稱是當時全台灣最大設備最新穎的電影院。


▲ 1960年的遠東戲院,當時正在上映花月斷腸時、戰地美人魂、黑色肖像等片
 (圖片來源: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 國家文化資料庫

遠東戲院的董事長莊福,後來又陸續開了長春戲院,以及六福村野生動物園、六福客棧等,經營事業成為六福集團。隨著單一大廳的舊電影院,擋不住多廳式新電影院強勁的搶客力道,遠東戲院於1993年也迎合潮流改為多廳,卻因違規隔間及消防避難通道不合規定,遭到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建築管理處執行強制斷電處分。再加上國片市場在此時已走趨沒落,遠東戲院於1995年悄悄熄燈,土地賣給日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遠東戲院拆除後,興建為地下6層、地上19層的鋼筋混凝土集合式住宅大樓,於1999年4月開工,2001年6月落成,目前該大樓社區住戶數約有140戶。

(2016.03.06補充:載仁親王沒有夜宿湖心亭,感謝網友提醒,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


延伸閱讀:大正醬油株式會社(續)

2010年6月19日 星期六

日華紡織台灣工場(下)

日華紡織株式會社台灣苧麻絲工場於1935年10月脫離日華紡織,以創立資本金200萬元,另成立台灣苧麻紡織株式會社,由赤司初太郎擔任取締役社長,常務取締役為中島道一,取締役有中辻喜次郎、高橋豬之助、熊田克郎、藤江醇三郎、江原節郎及重田榮治等人,監察役為池田又四郎、越智寅一及後宮信太郎。台灣苧麻紡織株式會社除了在台北有工場外,在日本的大阪和朝鮮的京城都設有出張所。於1938年12月再改名為台灣纖維工業株式會社,1941年在苗栗街設立苗栗工場,隔年台北工廠擴充機器,增設棉紡設備。


▲ 1945年美軍繪製的地圖,日華紡織台灣工場周邊還是水稻田

台灣纖維工業株式會社台北工場位在台北市大安字十二甲1番地,以現在的地址來說是台北市安東街42號,這座工場大致上是現在台北市忠孝東路、復興南路、市民大道以及建國南路所圍出來的街廓內,總面積廣達5公頃,因為早期大安都還是稻田,一旁還有水圳流過,像忠孝東路這些大馬路根本沒開闢,市民大道也還是縱貫鐵路,紡織廠附近只有一條安東街,大門就開在街上。


▲ Google Earth 衛星圖,昔日的紡織廠已成為住宅區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6年2月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工礦處組成紡織業接管委員會,接收台灣原本由日本人經營的7家規模較大的紡織企業,包括帝國纖維株式會社台灣事業部、台灣纖維工業株式會社、台灣織布株式會社、台南製麻株式會社、新竹紡績株式會社、台灣紡績株式會社及南方纖維工業株式會社,合併成立台灣紡織業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處。同年6月該公司正式成立,原台灣纖維工業株式會社的工廠改稱為台北廠,又因為廠內麻紡的機器大多都在戰爭時被美軍炸毀,工廠以美援的棉花原料為生產主力。

1947年5月工礦處將所轄管的12家公司,合併為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原台灣紡織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為該公司的紡織分公司。1954年起台灣政府施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政策,以包括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的4大國營公司之股票,向大地主交換土地。工礦公司經營業務既多且雜,為走向民營化採取分售分營方式,准許股東自由選擇工廠,以該公司股票掉換工廠分開獨立經營。結果較優良的工廠被財團以股票收購獨立經營,剩下條件較差的留給工礦公司。由於紡織分公司在當時並不賺錢,不受買主青睞,所以一直留在工礦公司裡,嫁不出去。

工礦公司台北紡織廠因經營情況欠佳,設備陳舊,其中1台粗紡3號機較新,乃分3班日夜輪流不停趕工,致使紡織機棉塵堆積,1967年2月22日該機電磁蓋脫落散射火星在堆積棉上引發火災,再加上是木造屋頂的老廠房,火勢一發不可收拾,燒掉梳棉機54台、併條機8台、粗紡機8台、精紡機11,600錠,共8棟廠房被火焚燬。然而工廠發生火災工礦公司反而因禍得福,除可獲得保險公司的火災險理賠金2,100萬餘元外,當時台北市區地價已開始飆漲,火災後若能出售這一片地皮,其獲利可達上億元。

台北紡織廠失火後,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於1967年9月21日標售該廠土地,無人投標。同年10月5日第2次開標,國泰建設公司以1億1,500萬元投標,惟未達底價流標。而工礦公司於11月1日始向台北市政府工務局申請都市計畫細部計劃,將該廠土地由工業區變為住宅區。隔年再度標售土地,中華特殊工程公司陳炳雍以1億3,200萬元標下,擊敗包括國泰建設在內的其他對手。台北市建國南路以東、復興南路以西、忠孝東路以北及縱貫鐵路以南地區的都市計畫細部計劃案,也於1970年3月18日經台北市政府公告實施。

原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台北紡織廠的土地上,陸續開始興建起一棟棟住宅大樓,但過程土地標售過程,卻又牽扯出台北市長高玉樹在都市計畫過程,有與廠商勾串圖利之嫌,而遭到監察院彈劾,以及承購該地的中華特殊工程公司董事長陳炳雍,在購地過程中冒用他人圖章,涉及偽造文書,使整個購地案蒙上一層陰影。

延伸閱讀:日華紡織台灣工場(上)

2010年6月18日 星期五

日華紡織台灣工場(上)

日華紡織株式會社台灣苧麻絲工場位在台北市大安字十二甲1番地,以現在的地址來說是台北市安東街42號,這座工場大致上是現在台北市忠孝東路、復興南路、市民大道以及建國南路所圍出來的街廓內,總面積廣達5公頃,因為早期大安都還是稻田,像忠孝東路這些大馬路並沒有開闢,紡織廠附近只有一條安東街,大門就開在街上。

日華紡織株式會社台灣苧麻絲工場前身是台灣紡織株式會社,創立於1918年12月,是由和田豐治、喜多又藏、矢野慶太郎、河崎助太郎、赤司初太郎、明渡和瑜太郎、加島安治郎、藤山雷太、林熊徵及山岡順太郎等人發起成立,資本金300萬圓,由喜多又藏擔任社長,最初預定要經營棉絲的紡績及織布,不過當時棉花原料取得不易,便改以台灣產量豐富的苧麻為原料,變更登記為苧麻絲紡織業,苧麻原料取自苗栗大湖及宜蘭等地,而苧麻絲可製成夏布、窗簾、蚊帳、漁網等,用途廣泛。


▲ 日華紡織株式會社台灣苧麻絲工場外觀
 (圖片來源:臺灣ニ於ケル苧麻,1927年)

台灣紡織株式會社於1921年6月召開株主總會,通過與上海的日華紡織株式會社合併的決議,而成為該會社的台灣工場,日華紡織是日本人在中國開設的會社,位於上海勞勃生路98號,登記經營的項目有棉絲、絹絲、麻絲、毛絲的紡績、織布與販賣,棉花及其他纖維工業原料之栽培,以及紡織相關產業的投資與經營,在中國擁有埔東、曹家渡、喜和和華豐等4座紡織工場,另外在日本大阪市東區備後町3丁目8番地的棉業會館設有出張所,而台灣工場是由中島道一擔任工場長。

日華紡織株式會社成立於1918年7月,創立資本金1,000萬圓,合併台灣紡織株式會社時增資100萬圓,取締役社長為田邊輝雄,越智喜三郎擔任常務取締役,取締役有河崎助太郎、伊藤竹之助、日比谷平左衛門、矢野慶太郎、赤司初太郎、持田巽及南鄉三郎,監察役為野村德七、上野山重太夫及小野英資。該會社的大株主有日本棉花株式會社及日本毛絲紡績株式會社等,可見日本的紡織產業上下游間均有交互持股。


▲ 日華紡織株式會社台灣苧麻絲工場圓型梳棉機
 (圖片來源:臺灣ニ於ケル苧麻,1927年)

日華紡織株式會社台灣苧麻絲工場主要可分為精練工場和紡績工場2大部分,精練工場是將原料苧麻,經過物理、化學及生物方法,製成可供紡織的纖維原料,其過程首先將苧麻外部的雜物去除,經過軟纖機壓榨後放入水漬曹浸泡數日,以細菌產生發酵力促進纖維分解,接著放進高壓煮沸釜加壓蒸煮,以充分分解纖維,然後用水洗去不純物質,若需要製成純白的麻絲,則需放進漂白槽加藥品漂白,最後於乾燥室乾燥數天,即可送到紡績工場。

紡績即是紡紗,也就是將短的纖維運用加撚的方式,使其抱合成為一連續性的長線,以便於進一步將其織成布。在紡績工場分為梳棉科、前紡科、精紡科和仕上科等4科,紡績的流程首先在梳棉科有打棉機、大切棉機、圓型梳棉機和小切棉機,將纖維做好整理,接著進入前紡科,經過延展機、整篠機、練篠機、始紡機及再紡機,以完成初步的紗線,然後在精紡科以精紡機、合紡機、撚紡機及紉機,就完成紡紗的工作了,但如果想得到更精緻的紗線,還需要在仕上科以玉造機和荷造機加工為更細更柔的絲線。


▲ 日華紡織株式會社台灣苧麻絲工場延展機
 (圖片來源:臺灣ニ於ケル苧麻,1927年)


▲ 日華紡織株式會社台灣苧麻絲工場始紡機
 (圖片來源:臺灣ニ於ケル苧麻,1927年)


▲ 日華紡織株式會社台灣苧麻絲工場精紡機
 (圖片來源:臺灣ニ於ケル苧麻,1927年)

1935年10月台灣工場脫離日華紡織株式會社,改成立台灣苧麻紡織株式會社,1938年12月再改名為台灣纖維工業株式會社。林小昇這幾天有點小感冒,不太想熬夜寫東西,加上世界杯足球賽開踢,看球賽占去了不少晚上的時間,這一篇今天是寫不完了,故事留到下篇繼續。

延伸閱讀:日華紡織台灣工場(下)

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台北帝國大學銃器倉庫



如果您一直有在看這個部落格,應該會對上面這張台北帝國大學的平面圖有印象。在圖上野球場的東北方,沿著當時學校地界邊邊,有一棟與校園主軸線呈45°斜角的建築物,它是銃器倉庫,以現在的話來說,叫做軍械室。昭和6年版的台北帝國大學一覽首次有銃器倉庫出現,所以林小昇推測建築時間應該是在1930年,現在已經80歲了。



這棟銃器倉庫現在應該還在,就在排球場旁邊,外牆為白色的磚造平房,面積有40坪。雖然外型不太起眼,但斜斜的出現在球場旁,倒是還蠻容易認出來的。

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蓬萊町天主堂

台北市蓬萊町的天主教堂,全名為聖母原無罪主教座堂,於1911年開始興建,歷經3年,於1914年落成並舉行獻堂式。教堂為歌德式的建築,正面中央鐘樓高將近30公尺,相當雄偉,中間為長方形中殿,後側則為圓頂聖堂。其與高雄市苓雅寮於1931年落成的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可說是親兄弟,不但教會體系相同,建築外觀亦極為相似。


▲ 左邊是蓬萊町天主堂,右邊是道明會館
 (圖片來源:台灣寫真帖 第2卷 第1集,1915年)

台北市蓬萊町天主堂為西班牙道明會士所創立,最早創堂於1889年,後來遇到1905年的台北市市區改正,教堂被徵收為道路用地,才換到現在地址為台北市民生西路245號的這個位置,1911年籌資2萬餘圓興建大教堂。其旁並興建有道明會館一棟,做為司祭館與傳道所之用。天主教祭典儀式必定要有葡萄酒,以象徵耶穌的聖血,但當時台灣並不產紅葡萄酒,所以天主教會每隔幾年,就會由西班牙進口幾大樽神父家鄉產的紅葡萄酒。

台北天主教道明會除曾興辦傳道師養成所外,鑑於女生受教育機會較少,亦於教堂旁購地創辦私立靜修高等女學校,兼收台、日籍學生,該校於1917年4月1日創校開學,由於畢業生素質高,校譽相當受到肯定。另當時天主教友多為台灣人,隨著日本教友人數逐漸增加,因語言習慣不同,在講道、祈禱方面開始感到不便,1927年7月在樺山町另建日本人專用的天主堂。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空軍開始大規模轟炸台灣,1945年5月31日的台北大空襲,美軍第5航空隊派出B-24轟炸機共117架,於上午10時開始,由內湖、圓山方向,以3架飛機為1組,開始強力轟炸台北市區,直到下午1時才結束,一共投下3,800枚炸彈,蓬萊町天主堂高聳的尖塔成為明顯目標,當場遭炸毀。


▲ 重建後教堂的現況,一旁可以看到聖心幼稚園

1945年8月15日戰爭結束後,遭炸毀的大教堂仍是一堆廢墟,教會先於一旁興建臨時簡易教堂使用,經過一番努力,1959年7月5日動工興建新教堂,至1961年5月30日竣工舉行落成祝聖大典,並由樞機主教指定為天主教台北總教區主教座堂。教會於1965年在原本臨時教堂的地方,蓋了一棟3層樓的教友活動中心,1、2樓做為聖心幼稚園的教室,林小昇小時候就是讀聖心幼稚園。

至於大教堂旁的道明會館,1945年雖幸運的躲過台北大空襲,可惜現已拆除,目前是靜修女中的宿舍大樓。1951年9月在南京的教廷公使被中國驅逐出境,隔年11月30日教廷公使館改在台灣成立時,就曾先借用道明會館辦公,直至1958年才搬離,目前在台北市愛國東路87號的教廷大使館,則是於1964年2月7日落成。

2010年6月7日 星期一

台北電話局高等官官舍

延續前一篇的話題,既然參觀李國鼎故居沒有看到原本想要看的,就自己來找答案吧。


▲ 以美軍1945年6月17日拍攝的航照來看,台北電話局高等官官舍一共有8棟
 (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 海外歷史圖資徵集與典藏

位在台北市幸町的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官舍,屬台北電話局所有,原本一共有南北2排各4棟,一共8棟,南北向的建築形式互為對稱。林小昇猜的沒錯,官舍種別為高等官官舍第二種,建築敷地為301.64坪,室內面積有55坪。


▲ 由Google Earth來看,現在只剩下1棟而已了

現在的建築形式和原本不完全一樣,應該是後來經過增建。以下的設計圖,是擷取自台北市幸町台北電話局新營工事ニ伴フ官舍新築工事之圖,在台灣總督府檔案昭和10年度官有財產類編裡面的附件。設計圖是以北邊那一排為例,而林小昇去參觀的李國鼎故居是屬於南邊那一排,所以建築形式剛好與設計圖呈鏡射狀,也就是左右相反。


▲ 台北電話局高等官官舍平面圖
 (圖片來源: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數位典藏


▲ 台北電話局高等官官舍正面圖
 (圖片來源: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數位典藏


▲ 台北電話局高等官官舍背面圖
 (圖片來源: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數位典藏


▲ 台北電話局高等官官舍側面圖
 (圖片來源: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數位典藏


▲ 台北電話局高等官官舍側面圖
 (圖片來源: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數位典藏

延伸閱讀:遞信部高等官舍@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

遞信部高等官舍

林小昇今天參觀了剛開放的李國鼎故居,這棟老房子位在台北市幸町149番地,以現在的地址來說,是台北市泰安街2巷3號。它原本是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的高等官舍,於1935年3月30日竣工,依據台灣總督府官舍建築標準,官舍住宅依敷地面積、建築坪數及使用者的職級,分為高等官舍和判任官舍2大類,又依職務階級,各細分有4個等級,最高等級為第一種高等官舍,室內面積100坪至55坪,而第二種高等官舍的室內面積則是55坪至46坪。林小昇參觀之後推測,這一棟老房子應該是屬第二種高等官舍,不知道對不對。
(後記:已確認為高二類無誤,詳下篇。)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這一棟房子改為財政廳長官舍,而李國鼎是在1972年他62歲的時候才住進去,一直到2001年5月31日過世,晚年都是在這裡度過的。在李國鼎去世後沒多久,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便在2003年1月20日將這一棟房子指定為古蹟,所稱的理由是「李國鼎先生為當代臺灣經濟發展史推動過程之主要關鍵人物,深具歷史意義,故居為其長期住所,室內客廳與臥房仍保持主人當年生活方式現狀,為重要人物簡居勤政之楷模,具生活史蹟歷史重要價值。」也就是說,指定古蹟是因為李住過,而不是因為房子老。



老房子的外殼是日式官舍,但走進參觀才知道,裡面早已改過裝潢,嗅不到半點日本風味了。倒是庭院裡有一棵小葉南洋杉,長得非常粗壯挺拔,很吸引人,和林小昇在台南山林事務所看過的南洋杉一樣大,應該是前屋主種下的吧。

延伸閱讀:台北電話局高等官官舍@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台灣製紙株式會社

台灣製紙株式會社位於台北州七星郡士林街福德洋字福德洋132番地,以現在的地址來說是台北市士林區福德路31號。該會社成立於1919年9月,登記營業項目為紙、紙料及紙器的製造販賣,主要是以稻藁及甘蔗搾粕做為原料製造紙板,為台灣最早期的機械化造紙工場。


▲ 台灣製紙株式會社現為士林紙業股份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台灣銀行四十年誌,1939年)

台灣製紙株式會社於1919年成立時,資本額為150萬圓,由柵瀨軍之佐擔任取締役社長,柏熊福太郎為專務取締役。不久受到全球經濟大蕭條,以及紙價暴跌影響,該會社於1924年及1931年兩度辦理減資重整,資本額減為24萬圓,株數4,800株,即1株面額為50圓,最大株主是台灣銀行,持有2,500株;第二大的股東是後宮信太郎,持有656株。

依據1943年版台灣經濟研究會出版的台灣會社年鑑,台灣製紙株式會社的取締役為後宮信太郎、赤司初太郎、大野義忠和金城政厚,監察役為邨松一造和木村泰治,相談役為藤原銀次郎,並由後宮信太郎擔任社長,金城政厚兼任支配人。

後宮信太郎是當時在台灣事業有成的商人,他於1903年接手經營鮫島商行,並在1913年改組為台灣煉瓦株式會社,而後又創立台灣窯業株式會社,最厲害的是1925年後宮信太郎向田中組收購金瓜石的採礦權,挖到金礦後又轉手賣給日本礦業株式會社,因此大賺上千萬圓。此外,由後宮信太郎擔任社長的會社,尚有台灣纖維工業株式會社、台灣肥料株式會社、台灣瓦斯株式會社、東海自動車運輸株式會社、台北中央市場株式會社等多家。


▲ 台灣製紙株式會社工場內的現代化機械造紙設備
 (圖片來源:台灣銀行四十年誌,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灣製紙株式會社被中國政府接收,1946年5月1日納入由資源委員會與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合辦的台灣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轄下,而成為該公司的士林分廠。1954年起台灣政府施行土地改革政策,以包括台灣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四大國營公司之股票,向大地主交換土地,該公司因而轉為民營。而民營後的各紙廠又鬧拆夥,士林廠於1959年1月1日獨立為士林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至1998年12月20日停產。目前廠房陸續拆除中,該公司計畫開發為商業區。

林小昇猜測,第1張照片應該是站在士林公學校樓上拍的,現在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到類似這樣的取景角度。


(備註:2011年7月2日修正文章內容,第二段原「台灣銀行是台灣製紙株式會社最大的股東,該會社於1919年成立時,資本額為50萬圓,其中台灣銀行占了四分之一,出資12萬5,000圓」之敘述有誤,修正為「台灣製紙株式會社於1919年成立時,資本額為150萬圓,由柵瀨軍之佐擔任取締役社長,柏熊福太郎為專務取締役」,後段部分文字亦配合修正。)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培訓隊50人名單



棒協昨天公佈國家成棒培訓隊第一階段50人名單,其中有1名是在日本職棒打球的蕭一傑,其他49名球員目前人都在台灣,除了今年被美國職棒辛辛那提紅人隊釋出的內野手郭嚴文,和在台灣職棒代訓的羅正龍、林志祥及楊先賢,其餘45名是才剛打完春聯,或是今天晚上正在天母棒球場打冠軍戰的球員。培訓隊名單如下:

◎投手(23名):
蕭一傑(阪神)、廖文揚(文化)、林晨樺(文化)、曾琮萱(文化)、邱浩鈞(文化)、
林煜清(國體)、賴鴻誠(國體)、陳冠宇(國體)、鄭文豪(國體)、廖椿儒(嘉大)、
陳冠儒(輔仁)、林冠翰(輔仁)、許文錚(台體)、賴泊凱(台體)、王英山(台體)、
全 祈(高苑)、杜浩哲(高苑)、陳禹勳(北體)、林柏佑(威達)、許竹見(威達)、
唐嘉駿(合庫)、林瑋翔(台電)、羅正龍(代訓)

◎捕手(6名):
王峻杰(國體)、陽冠威(文化)、周聖訓(輔仁)、林琨笙(威達)、陳瑞慕(台電)、
吳承達(北市)

◎內野手(13名):
郭嚴文(國訓)、鄧志偉(文化)、陳偉志(文化)、黃恩賜(國體)、黃智培(國體)、
林威廷(國體)、唐挺育(輔仁)、余宗翰(台電)、蕭帛庭(台電)、林 瀚(合庫)、
吳柏宏(桃園)、林志祥(代訓)、楊先賢(代訓)

◎外野手(8名):
洪臣宇(文化)、李家駒(國體)、林君亮(國體)、黃義坤(台體)、林王啟瑋(台體)、
藍寅倫(高苑)、李嘉榮(立德)、林根緯(台電)

50人培訓隊將分為藍、白兩隊,6月7日至13日在天母和新莊棒球場進行6場對抗賽,對抗賽結束後將選出30人名單,而這30位球員將成為今年培訓的固定班底,將參加荷蘭哈連棒球週移地訓練賽、美國NCAA移地訓練賽及世界大學棒球錦標賽。不過目前這50人名單裡,只有34名球員是大學生,怎麼說選30人培訓隊去打世界大棒賽咧,難道要先安排許竹見去讀大學嗎?